TCP/IP层次模型共分为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 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等)来传送数据。
扩展资料
TCP/IP协议缺陷:
1、该模型没有明显地区分服务、接口和协议的概念。因此,对于使用新技术来设计新网络,TCP/IP模型不是一个太好的模板。
2、TCP/IP模型完全不是通用的,并且不适合描述除TCP/IP模型之外的任何协议栈。
3、链路层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层。它是一个接口,处于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接口和层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TCP/IP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设计模型有何优点分层设计方法主...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之所以使用分层,最主要的思想在于把整个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个部分进行处理,主要优点在于:
①各层之间相互独立,只需要完成本层要求的任务:某一层通过和下层的接口实现信息交流,下层也能提供相应服务给上层,并且计算机网络的复杂程度还表现在要使得不同的网络进行连接,分层的话,其他就不要考虑另外一层是怎么进行网络连接和协商通信的(比如应用层可以搭载udp或tcp);
②使得接入网络设备容易制造,且成本大幅度降低:比如交换机(二层)就根本不需要考虑网络层和以上的数据,所以在硬件(逻辑控制电路)的设计难度就会大幅度降低;
计算机网络分层设计方法主要原则:
①层与层之间必须相对对立,不允许出现两层对同一控制(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片和组装,复用分用,连接释放控制)的重复;
②分层必须把握好层的数量和层与层的关系。分层时必须使每一层的功能非常明确,层数太少会使得每一层任务太过复杂,在设计协议的时候,设计工程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层数太多会使得网络的传输效率下降。
简述软件质量分层模型概念,以及目前流行的质量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预测和评价软件的质量,人们建立了各种软件质量模型来描述影响软件质量的特性,在软件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ISO9126质量模型是最著名的模型之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