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搜图
X
提示:扫描拍照图截取关键部位识图,更精准。
(仅支持jpg、png、bmp图片,最大2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三维地质建模(三维地质建模的输入数据)

三维地质建模(三维地质建模的输入数据)

2020-02-16 13:34:51
三维地质建模的地质研究

若要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直接应用到油藏开发生产,必须也能够与油藏地质研究相结合。
下面的图片是一个华北油田的例子。我认为是一个将三维地质建模直接应用于生产研究的很好的例子。
由于渤海湾盆地沉积、构造的复杂性,在许多区块地层对比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尤其是断点的对比,出现50m左右的误差是很平常的事。但断点对比的不准确,会直接影响到断层两侧油藏关系的认识,并进而影响到生产措施的实施。在利用最初的地层对比方案建立断层模型的时候发现,两条主要断层的断点是分散在断层模型两侧的,显然这是由于地层对比的误差所导致的。对于常规建模工作来说,我们完全可以不必考虑所有的断点,只要根据多数断点建立起一个平均的断面就可以。如果出现不准确的问题,哪是地层对比人员的事,不是我们的责任。但油田采油厂的人从生产要求的角度出发,采用了断层建模与地层对比相交互的方法。即通过Petrel的断层模型找出与断层面不吻合的断点,然后对断点进行重新对比。经过多次的反复,最终将所有的断点都收敛到了一个断面上。其结果不仅使断层模型更为准确,也帮助解决了地层对比工作中长期存在疑问。从而使建模技术很快的被油田一线生产人员所接受和喜爱。


三维地质建模的不确定性

由于地质体的复杂性,三维地质模型中的不确定性是固有的,不可回避的。面对不确定性,擅长地质统计学的专家更喜欢从统计的角度对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这在油藏整体评价阶段是正确的,但当我们把三维地质模型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时候,又是远远不够的。例如从统计学的角度,可以利用随机模拟技术得到多个实现,通过多个实现的分析,对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但对于生产来说,我们有可能根据多个实现钻探多套开发井网吗?生产需要的是一个确定的模型。因为生产方案只能有一个,生产措施方案只能有一套,钻探井位也只能有一套。
我们也可以计算出一个最大概率的模型做为最终的结果。但这个最大概率模型就真的更接近于地质体的实际状况吗?有生产经验的人都可以很容易的给与否定的回答。因此要想让地质模型能够被直接从事油藏开发生产的技术人员所接受,更合理的出路是想办法(通过更为充分的基础地质研究和基础数据的应用)尽量降低模型的不确定性。从而为生产方案提供一个更为合理可靠的(而不是多个等概率的)参考依据。
要想做到这一点,出路显然不在于更为合理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参数上 ,而是更为充分合理的应用地质、物探基础数据。

H16-0803现代儿童卡通城堡玩具H16-0803现代儿童卡通城堡玩具


三维地质建模的输入数据

地质建模的输入数据就要尽量包括已有的资料。通常这些资料有:
1、地震资料及其解释结果这包括地震层位,断层,地震相,岩石类型,岩石属性;
2、测井、岩心资料和解释结果这包括tops,连井剖面,岩性,岩相,岩石物性;渗透率;油气水界面;各种分布图比如直方图,散点图;空间连续性,比如垂向半变谱(semivariogram)。
3、概念模型/ analog资料包括沉积相模型;沉积体叠置关系;泥岩分布特征;沉积体的大小,百分比以及属性直方图;空间连续性- 横向半变谱(semivariogram)。
很多人并不重视这最后一类资料,即概念模型/ analog资料。也就是说他们忽略了要把储层的概念模型转换成数值模型,再把这个数值模型整合到最后的地质模型中去。关于这一点,以后会详细讨论。
已建成的地质模型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首先是储层地质的三维可视化。我们可以看到储层的地质三维空间分布,变化,也可以制作二维的图片比如构造图,等厚图,岩相分布图等。其次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数据体,因为建模过程就是各种数据的融合过程。第三,它是我们进行储层分析的平台。从地质模型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得到粗至储层的平均砂泥比,平均孔隙度等储层平均值,也可以得到细至储层的kv/ kh,各项异性等信息。这些定量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对储层的认识。

评论区(0)
友情提示:请文明评论、尊重他(她)人,垃圾评论一律封号!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使用其他方式登录
微信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