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数据模型的作用是: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或者说是现实世界的模拟,在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来抽象地表示现实世界的数据和信息。
扩展资料
数据结构:
就是前面说的数据在数据区中的存储结构,在关系模型中就是采用的关系模型了,就是“二维表”的形式。
数据操作:
指的是对数据的一些操作,包括查询、删除、更新、插入等。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就是对所存数据的约束规则,有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等等,就是取值唯一、不能为空等一系列操作。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是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是为了满足新的数据库应用需要而产生的新一代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是一种认识方法学,也是一种新的程序设计方法学。
数据库概念模型实际上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数据库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也是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扩展资料:
建立数据概念模型,就是从数据的观点出发,观察系统中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输出等,经过分析、总结之后建立起来的一个逻辑模型,它主要是用于描述系统中数据的各种状态。这个模型不关心具体的实现方式(例如如何存储)和细节,而是主要关心数据在系统中的各个处理阶段的状态。 实际上,数据流图也是一种数据概念模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库概念模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什么是数据模型,包含哪几种类型 (数据库)
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的模拟,是一个研究工具,利用这个研究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把现实中的事物抽象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据。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从数据库角度而言,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是三种重要的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Data Model)是数据特征的抽象。数据(Data)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模型(Model)是现实世界的抽象。数据模型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为数据库系统的信息表示与操作提供了一个抽象的框架。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有三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
数据库技术发展至今,主要有三种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
数据分析中常见的数据模型:行为事件分析、漏斗分析模型、留存分析模型、分布分析模型、点击分析模型、用户行为路径分析模型、用户分群分析模型和属性分析模型等。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