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设计的时候尽量减少悬空的出现,也就是你把模型一层一层从下面向上切片时,最好没有与主体分离的部分。原因是这样的部分打印时必须加支撑,一个是不好去除,另一个是加了支撑的表面会很粗糙。
模型的每一部分于竖直面的夹角尽量小于45度,(也就是说与水平面的夹角要大于45度),不然就不太好打,可能要加支撑了。
模型的壁厚尽量大于喷头的直径,否则可能在软件切片时出错。
在有装配的地方留0.1-0.5mm的余量,不然材料膨胀可能会导致装不进去。
不宜设计直径小于4mm的单独立柱,冷却时间不够材料会黏在喷头上。解决办法是同时打印一根等高的立柱,增加冷却的时间。
导出stl格式文件的时候注意设置导出的单位。
模型放置在切片软件平台的时候尽量挑支撑少的那个位置,或者对外观影响不大的位置。一般底面打出来都不太好看,所以把对外观要求高的那面放在侧面。
好了,这些都是我在打印中碰到的问题,还有什么别的再补充。
3d打印模型stl文件怎么打开
如果你对软件还不是特别熟悉,你可以把你的STL文件上传到云工厂的网站上,可以在线显示的。如果要加工打印,可以在线下单,很方便。百度一下就搜出来了。
简述3D打印模型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所需工具:3D打印机,3D打印材料
3D打印的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建模方法:
直接下载模型:
现在网上可以下载到各种各样的3D模型,而且基本上都是可以用来直接进行3D打印的。
通过3D扫描仪逆向工程建模:
3D扫描仪逆向工程建模就是通过扫描仪对实物进行扫描,得到三维数据,然后加工修复。它能够精确描述物体三维结构的一系列坐标数据,输入3D软件中即可完整的还原出物体的3D模型。
用建模软件建模: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的3D建模软件,比如3DMax,Maya,CAD等等软件都可以用来进行三维建模,另外一些3D打印机厂商也提供3D模型制作软件。
2、切片处理:
切片就是把3D模型切成一片一片,设计好打印的路径,并将切片后的文件储存成.gcode格式,然后,再通过3D打印机控制软件,把.gcode文件发送给打印机并控制3D打印机的参数,运动使其完成打印。
3、打印过程:
启动3D打印机,通过数据线或SD卡、把模型切片得到Gcode文件传送给3D打印机。
同时,装入3D打印材料,调试打印平台,设定打印参数,然后打印机开始工作,材料会打印出来,之间通过特殊的胶水进行粘合,并按照横截面将图案固定住,最后叠加起来,就像盖房子一样,砖块是一层一层的,但累积起来后,就成一个立体的房子。
最终经过分层打印、层层粘合、逐层堆砌,一个完整的物品就会呈现在我们眼前了。3D打印机与传统打印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使用的“墨水”是实实在在的原材料。
4、完成打印,后期处理:
3D打印机完成工作后,取出物体,做后期处理。
比如,在打印一些悬空结构的时候,需要有个支撑结构顶起来,然后才可以打印悬空上面的部分。所以,对于这部分多余的支撑需要去掉,做后期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知道-3D打印的基本流
全部评论